头条深度解析
蒋经国的诞生,本质上是蒋介石一场包办婚姻的结果。
当年年仅15岁的蒋介石,听从母亲的安排,迎娶了比自己年长三岁的毛福梅。两人刚刚开始婚姻生活,还未真正培养出深厚的感情,蒋介石便离开家乡,奔赴外地打拼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诱惑,蒋介石在与毛福梅育有子女之后,私下又与其他女性结婚。幼小的蒋经国则被送回老家,与祖母和母亲一同生活,过着相对孤寂的童年。
小时候的蒋经国被形容为有些笨拙,像只呆头鹅。多年后他回忆说,6岁那年,祖母给了他两个铜板,让他分别买酱油和醋。小小的他一手握着一个铜板出门,途中不慎摔倒,铜板掉落地上。当他拾起铜板准备买东西时,却忘了哪个是买酱油的,哪个是买醋的,最后只好返回家中,再次请教祖母。
展开剩余71%蒋介石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,他希望用自己年轻时所走过的艰难路途,作为蒋经国成长的榜样。1922年,尽管妻子毛福梅极力反对,蒋介石仍决定将年幼的蒋经国带到上海。虽然因事务繁忙,蒋介石无法时刻陪伴儿子身边,但对他的教育督促从未间断。
在上海求学期间,蒋经国的思想发生了显著转变,逐渐投身于那时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浪潮中。
1925年,蒋介石将蒋经国送往苏联留学。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学生约有三百多人,其中包括了诸如廖承志、邵子力的儿子邵子纲等知名人物。此后,蒋经国与冯玉祥的女儿结为夫妻,然而1927年随着冯玉祥背叛革命,苏联当局强迫蒋经国与冯弗能离婚。八年后,蒋经国迎娶了苏联姑娘蒋方良。
蒋经国留学苏联时,蒋介石正值仕途春风得意,节节攀升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为蒋经国迎娶了一位新母亲——宋美龄。
1937年,随着蒋介石与共产党第二次合作,中苏关系趋于缓和,蒋介石将蒋经国从苏联召回。刚返国的蒋经国遵从父亲安排,选择隐居在溪口。一方面,蒋介石担心蒋经国与继母宋美龄之间的矛盾,避免他们频繁接触引发冲突;另一方面,回归家乡既能让蒋经国尽孝于亲生母亲毛福梅,也借助溪口宁静的环境,有助于他修身养性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蒋经国从奉化迁至重庆,不久后被任命为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,这是他归国后担任的第一个重要职务。在此期间,他亲身与部队官兵同吃同住,逐渐赢得了良好的声誉。蒋介石对儿子在政界、军界的初露锋芒感到无比自豪。
在蒋介石的亲自见证下,蒋经国逐步成长起来。
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使经济陷入崩溃,物价飙升。1948年,蒋介石宣布实施币制革命,蒋经国刚抵达上海,便严厉打击囤积居奇、操控市场的奸商和富豪。然而,他的改革之路不久便遇到阻力——孔令侃成为一大拦路虎。
宋美龄得知孔令侃的公司被查封,立即为其说情,蒋经国对此毫不理会。宋美龄随即转向蒋介石求助。最终,在父亲的命令下,蒋经国不得不狼狈离开上海,这使他的声誉一落千丈。
1949年,蒋介石与蒋经国一同撤退至台湾。蒋介石临终前,已将全部权力正式移交给儿子蒋经国。
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,画面中,蒋经国在两人的搀扶下站立,他轻轻抚摸着蒋介石的额头,摄影师捕捉下了这感人至深的一刻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京海策略-配资查询网站-配资中国-中国期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